在福音中,耶穌說了三次「你的信德救了你」:(1)治好患了十二年血漏病的女人之後,耶穌說:「女兒,放心吧!你的信德救了你」(瑪竇 9:22)。(2)治好瞎眼的乞丐巴爾提買之後,耶穌說:「去罷!你的信德救了你!」(瑪爾谷 10:52)。(3)治好十個癩病人之後,耶穌對那個撒瑪黎雅人說:「起來,去罷!你的信德救了你!」(路加 17:19)。
有些人可能認為,當耶穌對這些人說「你的信德救了你」時,祂的意思是這些人獲得了永生的保證。其實,在這種情況下,「你的信德救了你」的正確解釋應該是:「你的信德使你康復了。」換句話說,他們的信德是他們恢復健康的途徑。
福音中的奇蹟治癒,為我們提供了關於信德與治癒之間互動關係的一些認識。事實是,耶穌並沒有時時刻刻、不加區分地治癒所有的人,祂也沒有只治癒那些在被治癒前就對祂有信德的人。例如,在貝特匝達水池邊,躺著許多患病的,瞎眼的,瘸腿的,痳痺的人。然而,耶穌卻只選擇治好一個患病三十八年的人(若望 5:3-5)。此外,福音中沒有任何跡象顯示,這位貝特匝達的癱瘓者在被治癒之前或之後對耶穌有信德。另一個事實是,耶穌在沒有人請求的情況下也會治癒病人。貝特匝達的癱瘓者,和若望福音第九章中生來瞎眼的人,都沒有要求被治癒,但耶穌仍然治好了他們。這兩個例子向我們顯示,治癒不完全在於一個人先有信德,而更多在於耶穌的意願——祂選擇治癒誰、何時治癒、在哪裡治癒。
若望福音第九章中生來瞎眼的人是一個特例,因為耶穌是在他被治癒之後引導他進入信德。因他的治癒,法利塞人進行了一系列嚴厲的審問,之後,這個生來瞎眼的人最終宣認他對耶穌的信德;他說:「主,我信」(若望 9:38),並且朝拜了耶穌。
我自己在身體健康問題上的經歷讓我體會到,健康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甚至有時疾病可能無法治癒。醫治有時候並不是以痊癒的形式出現,而是如何控制疾病。醫學指出,我腦中的血栓很可能永遠無法溶解,服用抗凝血藥物只是為了預防未來再產生新的血栓。醫學上將我歸類為,未來發生中風 (stroke) 或栓塞 (embolism) 等併發症的高風險族群。儘管如此,我仍然選擇以一天一天認真生活的方式來應對這個疾病,順服天主的旨意,絕不質疑或假設祂可能為我計畫了什麼。信德與治癒之間的互動關係確實是一個奧秘。很多時候,信德並不保證痊癒,但它保證帶來更多的內心平安和更少的焦慮,即使這並不容易做到。
十個癩病人被治好了,但除了撒瑪利亞人,沒有一個回來向耶穌表達他們的信德。在我擔任神父的十六年裡,我見證了許多治癒的例子——有些人,在自己或親人痊癒後,開始認真地實踐他們的信仰。另有一些人則只有短暫的虔誠,然後又退回到最低限度地實踐信仰。正如福音向我們揭示的,即使是沒有信德的人也可以被治癒;但只有有信德的人才能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