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加福音14章7至11節中,耶穌教導了「關於首席的比喻」。這個比喻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赴婚宴的賓客,第二部分是關於主人。

在比喻的第一部分中,耶穌教導說,當你被請去赴婚宴時,不要坐在首席;相反,應當退到末座。這樣做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為了避免羞愧,以防主人叫你讓座,退到不重要的席位;第二,是為了獲得同桌客人的敬重,因為主人可能會請你升到更高的位置。耶穌說:「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路加14:11)天主高舉那些謙卑的人。這裡你可能會問,天主是如何高舉謙卑的人呢?天主當然不會親自出現在你面前,拍拍你的肩膀;通常,天主的高舉是透過他人來實現的,例如:當主人來時,可能會對你說:「朋友,請上坐吧!」(路加14:10)這個比喻的第一部分是從「被請者」的角度教導謙卑。如果你是那種不尋求首席的人,是有福的。

在比喻的第二部分中,耶穌教導說,幾時你設午宴或晚宴,不要請你的朋友、兄弟、親戚,及富有的鄰人。你可能會問:為什麼?人們通常不都是邀請朋友、親戚或鄰居嗎?耶穌給出的理由是:怕他們也要回請你,報答你。但這不好嗎?這不正是體面的人都會做的嗎?從世俗的角度來看,這是好的、體面的。但從天主的國的角度來看,你可以做得更好。因此,耶穌繼續說:「你幾時設宴,要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這樣,你就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可報答你。」(路加14:13-14)為什麼當你所邀請的人無法報答你時,你是有福的?耶穌給出了原因:「但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能得到賞報。」(路14:14)比喻的第二部分是從「邀請者」的角度教導謙卑。

有些人在請別人吃午宴或晚宴之後,如果對方沒有回請他們,他們就會心懷不滿。他們會常常疑惑:「為什麼某人沒有回請我?」有時候,他們甚至會後悔當初請了別人。但我們不應浪費時間和精力去思考這些表面的事,而應專注於耶穌對我們的教導——耶穌使設午宴或晚宴的行為成為一個獲得祝福的機會。換句話說,不要只做一個邀請朋友、親戚或鄰居的好事;而是要做一件更優秀的事——邀請那些無法回報你的人,例如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這個教導不一定只限於邀請無家可歸或貧困的人,也適用於任何故意的或無心的,最後沒有機會感謝我們或回請我們人。優秀的行為也不限於設午宴或晚宴;通常,優秀的行為可以是我們為他人所做的任何秘密的幫助或恩惠,即使他們並不知道——例如做好事而不張揚、不尋求他人的關注或認可。那些只為天主行善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參瑪竇6:4, 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