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理解路加福音16章中不義的管家的比喻,有必要了解耶穌時代人們的一些習俗,特別是管家如何處理事務。在基督的時代,受僱傭管理主人財物的管家們常常有收額外利息的行為。他們會向債務人收取超過實際應當付給主人的金額,並將差額收入自己囊中。因此,當比喻提到管家開始減少債務人所欠數額時,他並不是在減少主人的錢財;他只是放棄了自己的那部分收入,以獲得這些債務人的好感,希望在被解僱後,這些債務人會報答他的好意,歡迎他去自己家中。
當主人發現管家如何對待他的債務人時,他稱讚了這個不義的管家,因為他放棄了自己的收入以結交債務人。不義的管家比喻的第一個教訓是,我們要善用「不義的錢財」來結交朋友,好使我們在錢財不再有用的時候,被接納到永恆的居所(路加 16:9)。這個「不義的錢財」是什麼意思?在不義的管家的例子中,「不義的錢財」指的是他收取的額外利息,他用這些錢來結交朋友。那麼對我們其他人來說這又是什麼呢?路加福音16:9中所說的「不義的錢財」字面意思是「罪孽的瑪門」,指的是俗世的財富或財產,其特徵是,無論是其獲得的方式,還是它引導人偏離靈性價值的潛在可能,都帶有不誠實、腐敗或不公正的特點。因此,對我們來說,使用「不義的錢財」來結交朋友,就是教導我們將自己的錢財用於慈善行為,而這些善工能給我們帶來一個更有保障的未來。如果我們將這點與耶穌在路加福音12章所說的聯繫起來,會更容易明白,耶穌說:「要變賣你們所有的,施捨給人,為你們自己備下經久不朽的錢囊,在天上備下取用不盡的寶藏;那裡盜賊不能走近,蠹蟲也不能損壞。」(路加 12:33)
不義的管家比喻的第二個教訓是,那些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信的人,在「真正的財富」上也不能被信任。在這裡,「真正的財富」指的是天上的永恆寶藏,也就是永生,與這個世界暫時的「不義的錢財」形成對比。換句話說,第二個教訓教導我們,如果我們不能忠信地善用我們在俗世擁有的財富施捨行善,那麼我們也不能被信任去享有天上「真正的財富」,即永恆的生命。值得注意的是,路加福音16章的核心主題就是關於財富的危險。根據福音,管理我們俗世財富的正確方式不是像那個愚蠢的富人那樣積累越來越多,而是要以慈善的名義下將它們施捨出去。
不義的管家比喻的第三個教訓是:「沒有一個家僕,能事奉兩個主人。他或是要恨這一個,而愛那一個,或是要依附這一個,而輕忽那一個。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路加 16:13)耶穌的話再直接不過了:你要麼事奉天主,要麼事奉錢財。一個人不能同時事奉天主和錢財。這裡的錢財,本身就被視為了一個神一樣的存在。儘管人們願意相信他們可以既依賴自己的財富,同時又是天主的僕人,但這種平衡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許多基督徒認為慈善只是給出我們的「零錢」。然而,「零錢」在這裡不僅僅是指我們可以在汽車座椅縫隙或家中沙發上找到的硬幣;也包括我們給予窮人或教會的那一點點時間和精力。
一位年長的先生曾說,他非常憂慮,因為一位神父在講道中說,任何在去世時擁有大量儲蓄的人都無法進入天堂。他問道:「我就是這樣的人,這是否意味著我死後將無法進入天堂?」我告訴他,福音並沒有這麼說。亞巴郎去世時是一個非常富有的人,他擁有大量的牲畜、白銀和黃金。富人與拉匝祿的比喻(路加16:19-31)中說,拉匝祿最終與亞巴郎一起在一個舒適的地方,而富人卻在一個受折磨的地方。我最後對他說:「重要的不是我們去世時擁有什麼或沒有什麼,福音教導我們,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在活著的時候,如何去用我們所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