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的根源和目的

四旬期的根源和目的

四旬期是整个教会对我们主耶稣基督的苦难、死亡和复活,一个反省的时期;同时,为未领洗的慕道者,它是一个准备自己接受洗礼的时期;而对于已领洗的教友来说,它则是一个更新个人灵修的时期。

在第 三 到 第四世纪的教会中,准备领洗要持续好多年。在那段准备的期间,未领洗的人要接受信仰的教导;也被鼓励不再继续他们的异教习俗,并被教导过一个新的生活方式。正是在这最后阶段,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的「四旬期」里,他们都禁食和做出补赎,参与了神圣的仪式,并在复活节前夕领洗。

在头上撒上灰土的传统,是源自于希伯来人的一种古老的忏悔习俗。在 第 三 至第四世纪期间,灰土是撒在在暂时被逐出教会团体的悔罪者的头上。这些人犯了丑闻,例如叛教、异端、谋杀和通奸。在 第七世纪,灰土是在「圣灰礼仪星期三」,撒在悔罪者的头上。在头上撒灰之后,悔罪者都穿上了麻衣,并在四十天的四旬期期间,这些悔罪者戒绝肉食、饮酒、沐浴、理发、性和商业交易。

禁食和禁欲是两个不同的操练。禁食与吃喝多少有关,而禁欲与自己所拒绝的饮食有关。然而,这两种操练都鼓励克己、净化良心,以及加强个人的祈祷生活。四旬期的另一操练是施舍,但其目的是将一个人在禁食、禁欲和克己中所省下来的给与有需要的人,而不是从一个人的剩余中给与。

「拜苦路」是四旬期间一个很普及的敬礼。拜苦路让信徒专注于基督的苦难和死亡。十字军东征期间,朝圣者盛行前往圣地,跟随耶稣的脚踪到加尔瓦略山(髑髅地)。回教徒占领圣地后,这些朝圣活动停止了。 「拜苦路」代替了朝圣,成为欧洲一个普遍的户外敬礼。后来,拜苦路被允许在教堂内举行。 18 世纪时,确定了 「十四 处」的苦路。

几个世纪以来,四旬期的习俗和敬礼可能有所改变,但其目的和意义仍是一样的。耶稣与罪恶的相遇交锋,包括祂的被背叛、被捕、苦难和死在十字架上,证明了生命中有苦难的事实。从耶稣那里,我们学会去接受我们必须接受的,并改变我们能改变的。但基督的复活和升天,以及圣神的降临,证明了天主战胜了邪恶和永死。有此真理,为能获得未来永远的荣光,基督徒就能拥抱生活中的挫折和苦难;他们也能因此过得更幸福更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