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 受迫害及成长时代(公元 100 至 133 年)
第三部分 : 康斯坦丁至查理曼时代(公元 313 至 800 年)
第四部分 : 查理曼至格利瑞七世时代(公元 800 至 1100 年)
第五部分 : 格利瑞七世至特伦特公会时代(公元 1100 至 1545-1563 年)
第六部分 : 特伦特公会至第二次大公会议(公元 1545-1563 至 1962-1965 年)
第七部分 : 第二次大公会议至今(公元 1962-1965 至今)
有一个人来找我,他说他己经有八年没有参加弥撒了,他说因为弥撒太枯燥了。我问他为什么呢?他说因为弥撒总是同样的事情不断的在重覆。我思索着,难道是因为他误解了弥撒吗?或是他来参加弥撒的动机是错误的?
弥撒是一种礼仪和仪式;它是遵循一种模式。在这种意义上它是一次一次的重覆着;但这只是因为一个人只看见了弥撒表面,才会感到枯燥。假如我们明白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救赎而牺牲,一次而永远完成的,是祂在每一次弥撒里的圣体圣事中呈现于此时此地,他绝不会感到枯燥了。
在若望福音第六章,耶稣准备门徒们祂将要建立的圣体圣事仪式。之后不久,在耶稣喂饱五千人的神迹后,群众都在寻找祂,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寻找我,并不是因为看到了神迹,而是因为吃饼吃饱了。你们不要为那可损坏的食粮劳碌,而要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粮劳碌,即人子所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他是天主圣父所印证的。」(若6: 26-27) 群众要求祂再显一个神迹,耶稣对他们说:「我所要赐给的食粮,就是我的肉,是为世界的生命而赐给的。」(若 6:51) 然后犹太人群中开始议论说:「这人怎能把他的肉,赐给我们吃呢?」(若 6:52) 耶稣回答说:「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若 6:56)
在无酵饼节庆日最后晚餐时,当祂把祂的圣体圣血的奥迹给了祂的门徒们时,耶稣基督即建立了圣坛最神圣的圣体圣事礼仪。耶稣这样做是为了祂将在加利略山流血牺牲做准备。死亡之后,耶稣基督复活升天,在五旬节门徒们领受圣神后,门徒们开始出去到世界各地去宣扬福音,并庆祝圣体圣事,就如同在最后晚餐耶稣基督本人命令门徒们所行的一样。最早的记录有关门徒们庆祝圣体圣事,是在圣保禄书信的格林多前书中有记载,是公元 53-57 年间写于厄佛所的:这是我从主所领受的,我也传授给你们了:主耶稣在他被交付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舍的,你们应这样行,为记念我。 」晚餐后,又同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次喝,应这样行,为记念我。」的确,直到主再来,你们每次吃这饼,喝这杯,你们就是宣告主的死亡。 (格林多前书 11:23-26)
在 Didache (公元 50-70)及历史学家 Plinius Caecilius (公元 61-113)所写的文件中给了我们一些概念早期的基督徒们如何一起庆祝圣体圣事。信徒们聚集在一起,每周日在一个信徒家中举行。庆祝活动的基本模式是包括圣言分享(传统的口传及经文,还包括圣咏)然后是纪念最后晚餐(面饼和酒是从信徒家中专为这个目的而带来的)。这个庆祝活动就是早期的基督徒团体借以用来和活着的耶稣基督接触的方式。
从第二到第四世纪期间,根据几个不同人士的著述,我们知道庆祝圣体圣事的习惯是一直不断继续着的。我现在在这里举出三个著述者来:安提约基的圣依纳爵(公元 35-108 年),圣犹期定(公元 100-165 年)和罗马的圣希玻里(公元 170 -236 年)。
圣依纳爵是早期基督徒作家及安提约基雅的第三任主教。据说在他小的时候,耶稣曾抱过他(马尔谷福音 9:36-37)。在他成年后,圣伯多禄任命他为安提约基雅的主教。他被捕之后送往罗马在路上时写下了几封书信;后来他被丢进罗马斗兽场喂食狮子而殉教。在他的一封信里写到「我们因为掰开圣体而合而为一」。以一个主教,他鼓励诚信徒平日常参与圣体圣事礼仪,而且他强调合一参与由主教及由主教所任命的人庆祝的圣体圣事的重要性。他同时还被誉为是第一位引进在庆祝圣体圣事中采用圣咏对唱的人。
圣犹期定是早期的基督宗教辩护者。他在公元 130 年因受优美的道德伦理与真理的吸引而皈依基督宗教。他写了好几条论说来为基督宗教辩䕶;其中最有名的是 Adversus Haereses 「反对异端」和 Dialogue with Trypho 「与 Trypho 对话」。在他所写的 First Apology 「第一个辩䕶」书中,他描述弥撒:「在星期日的那一天,大家聚集在一起,颂读宗徒们追思文或是先知们的话语,只要是时间允许的话。若是读经文的人结束了,司铎就会说些他的训诫与规劝,要人们模仿学习善事。之后,我们全体一起站起来奉献我们的祈祷。祈祷完毕之后,酒水和面包都拿来,司铎献上他的祈祷及感恩,人们都答以「阿门」。接着是分发给每个人,领受那己成的圣体圣血,执事们会把一分送去给不能来参加的人。那些富有的人及乐于奉献的,都献上他们所乐意的。所有收集的奉献都由司铎收集,以帮助孤儿,寡妇和那些生病或其他原因有所需的,或是那些欠债及陌生人。 」这听起来,圣犹期定所描述的礼仪不就像我们今天所庆祝的弥撒一样吗?
圣希玻里是罗马的一位长老,可以说是在康士坦丁大帝之前罗马教会里最多产的宗教作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 Apostolic Tradition 「宗徒的传统」,很多学者都视它为第一部真正的教会礼仪文献。它给了我们一些根据在礼仪里要说什么做什么。它的特色是 Anaphora (又名感恩经)— 两个希腊字意即「高举起来」,它是整个弥撒的中心祷文。同时这也是第一个感恩经的原文。今天的第二个感恩经,在公元 1962-1965 年第二次大公会议之后颁布的,就是以圣希玻里的感恩经为范本的。
top
第三部分:康斯坦丁至查理曼时代(公元 313 至 800 年)
公元 312 年 10 月,罗马帝国康士坦丁大帝带领军队前往打仗途中,抬头看到天空中一个发光的十字架,上面写着「在这个征兆下,你将要得胜」。那场战役他获得了胜利,他把胜利归功于基督宗教的天主。之后在公元 313 年 2 月,康士坦丁大帝(西罗马帝国大帝)和 Licinius (东罗马帝国大帝)在米兰共同签订了一个协议,在罗马帝国境内确立宽容基督宗教并禁止再迫害基督徒,这个协议就是「米兰法令」。虽然康士坦丁大帝尚未接受领洗成为基督徒,但是他对基督宗教有很浓厚的兴趣;因而,庆祝圣体圣事程序及庆祝仪式开始发展。此外,拉丁文逐渐取代了西腊文。
在公元 325 年,康士坦丁大帝招集所有主教召开了「尼西亚公会」,议后规划成立四大教区 :罗马,耶路撒冷,亚历山大及安提约。到公元 381 年君士坦丁堡也加入成为第五个教区。每个教区开始发展出当地自己的教会礼仪;米兰有 Ambrosian 的仪式,西班牙有 Mozarabic 的仪式,法国和德国有 Gallican 的仪式,英国和爱尔兰有 Celtic 的仪式,北非有 Coptic 的仪式,同时康士坦丁堡有 Byzantine (拜占庭) 的仪式。
在第四,五世纪,罗马没有那么多的圣堂;所以,弥撒是在被指定的教堂举行。直到现在,罗马还有四十五个这样的教堂;所有教堂都以圣若望拉特兰教堂为主教座堂。
主领弥撒的神父开始使用 Libelli 或是「小书」;它包括弥撒祷文,这些都是庆祝弥撒的手绘本。维罗纳 (Verona) 的圣仪书是现存最古老的罗马礼仪书。它收集了 Libelli,包括了一些特殊弥撒的祷文;但是它没有圣经经文,感恩经和圣咏对唱。它往往被称为利欧 (Leonine) 的圣仪书,因它被归功于教宗圣利欧一世(公元 440-461 年的教宗)。
罗马礼仪中第二本古老的礼仪书是吉拉修斯 (Gelasian) 的圣仪书,它归功于教宗圣吉拉修斯一世(公元 492-496 年的教宗) ;其中包括主日弥撒及节庆日弥撒,祷文,礼仪及降福。然而却没有包括 Agnus Dei 「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直到公元 700 年教宗圣谢尔盖一世才将它引进弥撒礼仪中。
教宗圣格利瑞一世(公元 590-604 年的教宗)订定了弥撒固定的形式。格利瑞 (Gregorian) 的圣仪书是归功于他,它是根据礼仪年制定的第一本礼仪书;同时还包括了教宗格利瑞本人著作的非常优美的吟唱诗歌。
top
第四部分:查理曼至格利瑞七世时代(公元 800 至 1100 年)
在公元 476 年,德国君王 Odoacer 推翻了罗马在西方的最后一位帝王 Romulus。因此,罗马帝国在欧洲一千年的统治告一段落。由于罗马帝国的衰退,西欧就瓦解,地方方言开始发展;然而,拉丁文在各教㑹团体中仍然保持着它的重要性,拉丁文仍持续用在圣仪当中。
Clovus 一世,在公元 496 年领洗。他是第一个法国君王把所有的部族团结在一起的人。稍后,他撃败了 Arian Visigoths 并确订罗马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在公元 768 年,查理曼一世继位为法国君王。之后,在公元 800 年,他为第一个神圣罗马帝国国王加冕。查理曼大帝被誉为“欧洲之父”,因为他是继罗马之后第一个把大部分西欧统一在一起的。在查理曼王朝期间,曾试图统一圣礼圣仪;结果是罗马礼仪采用了一部分高卢礼仪。 Hadrianum 就是这样的一个产品;这个圣仪书即是以教宗 Hadrian 一世命名的。 (教宗公元 772-795 年)
奥图一世 (Otto I) 在公元 962 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君王。他将 Mainz Pontifical 圣仪书引进罗马。在这段时间里,罗马礼仪深受法,德仪式的影响。举例来说:圣枝主日游行,圣周四的洗脚礼以及圣周五的敬拜十字架等都被采用在圣周礼仪内。
法国礼仪较为重视神秘部分;因此用圣香,以及在感恩经祷文中的默观就开始被采用。领圣体时也有一些改变:用无酵饼,跪领圣体而且圣体放在舌头上。此外,开始实行只送圣体而不送圣血给教友们。
top
第五部分:格利瑞七世至特伦特公会时代(公元 1100年至 1545-1563 年)
公元 1054 年,罗马西方教会与康士坦丁堡的东方教会分裂,这就是「东西方教会大分裂」。这个大分裂导致了几个世纪以来一些政治,文化及神学的争论。
教宗圣格利瑞七世(公元 1073-1085 年教宗),在他十一世纪任职教宗期内曾试图改革教会,以及巩固他独立自治权以对抗民间公民统治者。在他所有面对的挑战质疑中包括:神职人员贪污腐败,罗马教会与康士坦丁堡严重的分裂及公民统治者要求任选教会神职人员和控制教会的财产。
在他任职教宗期间,格利瑞七世公布一套法令 被称为「格利瑞改革」,它处理教会选举,圣职买卖,公民统治者选择神职人员和神职人员独身。格利瑞七世也进行圣礼仪式改革有助于肯定耶稣基督真实的临在于圣体圣事内。他取缔了 Mozarabic 礼仪及 Celtic 礼仪而独尊罗马礼仪。
在公元 1100 年到 1500 多年期间内,教会历史起起浮浮。教会复兴的黄金时代是公元 12,13 世纪这段时期,创造文化进步,如修院教育及教堂哥德式建筑。但是在14世纪有一段衰退时间其中有七位敎宗不住在罗马而住在法国的亚维农 (Avignon) 以及其他的问题是民间产生了异端信仰。
同时修士修会开始崛起,特别是圣道明会和圣方济会。修士们开始外出周游宣扬福音并庆祝弥撒,当他们㚈出时带着他们的圣仪操练及所需用品。在同一时期内,私下的弥撒开始发展,有许愿弥撒,神父提供各种不同的个人意向,追思弥撒,还有修道院弥撒。这样的弥撒变成一般普遍的,取代了在指定教堂的弥撒。
在私下弥撒里,神父用「弥撒用书」,内容包括了弥撒一切所需的。同时神父一人做所有的一切事,包括读经。人们仅仅只是参与及观礼,其结果是奉献仪式在私下弥撒里被取消,麫饼不再是教友们自家烘焙带去圣堂的。金钱奉献取代了麫饼的奉献,祭台和后殿连接在一起,不再是独立单一的祭台,同时采用了圣坛屏 (Rood Screen) 以分隔祭台和殿堂。
top
第六部分:特伦特公会至第二次大公会议(公元 1545-1563 年至 1962-1965 年)
特伦特公会是天主教教会第十九次普世合一议会,在 1545 年 12 月 13 日至 1563 年 12 月 4 日之间在北义大利的特伦特召开,为期 25 期的会议。会议中颁布有关教会教义及教会教导的几个重要的指令,包括圣经,圣教会的传统,原罪,成义,救赎,圣事,弥撒,敬拜圣人等。此外,议会同时也做了改革解决它内部所产生的弊端。
在 1565 年 教宗庇䕶四世发表了 ”特伦特信经”。他的継位者 教宗庇护五世在1566年发表了罗马天主教教理和在 1568 年重新修订时辰祈祷书。教宗圣庇䕶五世的弥撒(也叫做特伦特弥撒) 在 1570 年颁布了,此后四百多年里都一直持续是教会弥撒主要的仪式。基督教的礼仪开始使用地方语文时,天主教的礼仪仍然保持用拉丁文以维䕶天主教的特性。
教宗圣庇护五世的弥撒是从格利瑞的圣仪书 (Gregorian Sacramentary) 演变而来的,格利瑞的圣仪书是从吉拉修斯的圣仪书 (Gelasian Sacramentary) 演变而来的,吉拉修斯的圣仪书是从利欧的圣仪书 (Leonine Sacramentary) 演変而来(参考弥撒历史第三部分)。教宗庇护五世的弥撒包含常用祷文(弥撒的文本保持不变)和专用祷文(弥撒文本依圣礼节日而有所不同)。基本上有两种不同仪式的弥撒,大礼弥撒和小礼弥撒。大礼弥撒由神父主礼及主唱,同时有执事和副执事协助。小礼弥撒由神父主礼并以低声音调,有辅祭协助。
庆祝感恩祭是以强调牺牲奉献为重点,那就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全人类做救赎的唯一牺牲亲临在弥撒中。外在的标志是用铃,香和成为一般惯例的跪领圣体。
在 1914 年 教宗圣庇护十世颁布了 motu proprio Tra Le Sollecitudini, 被认为是廿世纪的最重要的礼仪改革。他鼓励信友积极参与礼仪,以频领圣体及积极参与礼仪中的团体合唱。同时也鼓励在合理的年龄早领圣体。他同时还简化了礼仪,注重周日弥撒优先于圣人节庆日的弥撒并颁发了修订版的“弥撒用书”。
在 1955 年,教宗庇护十二世重新修订了圣周礼仪。
top
第七部分:第二次大公会议(公元 1962-1965 年至今)
第二次大公会议是廿一世纪天主教普世教会会议,是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召开的。会议在 1962 年十月十一日正式由教宗若望廿三世召开,在 1965 年十二月八日在次任教宗保禄六世任内结束的。教会礼仪被修改的意图是为了使信友们参与弥撒时能完全明了礼仪的进行,且积极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并丰富它的结果。
在 1960 年中期弥撒开始使用地方语言,然而在正式的弥撒礼仪时仍使用拉丁文。多年性的经文选本也被采用,因此弥撒中读经的数目加多了,主祭神父开始面对信友,同时现代化的礼仪音乐也开始在弥撒中使用。现代化的建筑及艺术品在天主教教堂建筑上也开始越来越普遍。在圣仪中教友被付予读经及特别服侍的圣事。在各个国家的主教教团得到教庭的许可,可以让信友们以手领圣体代替用嘴领圣体。女性可以担任司祭职,若是得到教区主教的许可或教区神父选择遵行的话。
其他现代化的进展包括:1962 年圣若瑟被教宗保禄六世列入在感恩经一内,1964 年恢复信友祷词,天主经由全体信友一起颂念,最后福音被废止,1965 年由神父们共祭被重新启用,1968 年三个新的感恩经被采用。
1970 年教宗保禄六世的弥撒 (Novus Ordo) 颁布了。在这里面,颂谢词增加了,平安祝福也重新付予全部教友。此外,信友们也可以领圣血而不只是领圣体。
领圣体圣事前的禁食,只允许在领受圣体圣事前的一段时间内因吃药而喝水。最早记录一般的做法是,如果饿了,可以在主的圣餐前在家进食。其次一个己知的古老做法是在弥撒前一天的半夜开始禁食直至那天的弥撒。在西方的弥撒渐渐普遍开始在中午及下午举行以后,很快的就将禁食改为弥撒前三小时。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之后,又缩短禁食的时间为领圣体前一小时。
在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以后 2002 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引进了新版本的罗马礼仪书(Missale Romanum editio typico tertia) 在教会中使用。
在 2010 年,教宗方济十六世任内,梵蒂冈正式认可了新的英译本罗马礼仪书。在翻译中改变了一些罗马天主教英语弥撒中使用了 40 年的用语,其中最明显的改变是弥撒中信友的回答「也与你的心灵同在」,光荣经与信经以及弥撒中其他语言重要的部分也有所改变。教庭正式规定使用新的英语翻译是 2011 年将临期的第一个主日开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