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件很明显的让我们看出在浪子的比喻中的父亲不是普通的父亲,而是关于天主的隐喻,就是父亲对儿子的丰厚的爱及慈悲。当儿子要求继承他的份额时,父亲并没有反对,也没有强迫儿子留下。这是天主赋予每个人自由意志的证明。任何决定离开天主的人都可以随时离开,天主不会强迫任何人与祂同在。
当儿子面临过悲惨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他想起了父亲及他跟父亲同在的美好生活。因此,他决心悔改,并回到父亲身边。父亲一看见儿子就张开双臂欢迎他,并以极大的热情下令设宴庆祝儿子的归来。这说明了耶稣先前所说的话:「对于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主的使者前,也是这样欢乐。」(路加 15:10)
一直没离开父亲身边的大儿子得知了为弟弟的宴席,发了大怒。他向父亲抱怨说,他一直忠于他的职责,但父亲从未为他设宴。父亲对大儿子的回应有两件事:第一是他一直和父亲在一起,凡父亲所有的,也都是他的。第二是哥哥该要参与弟弟的宴席只因为弟弟是死而复生,失而复得。
「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路加 15:31) 大儿子可以使用父亲所拥有的一切:食物、衣服、住所、安全等。他是否享受使用这些东西由他自己决定。大儿子是经师和法利塞人的隐喻,当耶稣欢迎了罪人又同他们吃饭时,他们被冒犯了(路加福音 15:2)。经师和法利塞人有圣约、律法、先知、圣殿等等。可是就像大儿子一样,他们嫉妒地守护着这些送给他们的东西。他们没有对人们大施怜悯和慷慨,而他们把沉重而难以负荷的担子捆好,放在人的肩上(玛窦 23:4)。 「只因为你这个弟弟死而复生,失而复得,应当欢宴喜乐!」(路加 15:32) 这是天主对所有信徒的告诫——当天主欢迎悔改的罪人回来时,任何人都不应感到怨恨或嫉妒。父亲没有对儿子处以严厉的惩罚,而是设宴庆祝他的归来。同样,耶稣没有严厉谴责忏悔罪人,而是与他们一起赴宴。大儿子对他的父亲如此轻易地原谅他悔改的儿子感到愤慨。同样地,过去和现在的经师和法利塞人都对耶稣如此轻易地宽恕悔改的罪人感到愤慨。我们千万注意不要像经师和法利塞人,为了他人犯罪而谴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