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儿子

「二子的比喻」有不同的翻译。主要圣经翻译使用传统A;在那些圣经里,第一个儿子对父亲说:「我不愿意」,但是他最后还是去了。第二个儿子对父亲说:「我去」,但他却没有去。因此,那位行了父亲的旨意是第一个儿子。传统B颠倒了儿子们的顺序。在那里,第一个儿子同意去,但没有去,以及第二个儿子说他不去,但最终他去了。那位行了父亲的旨意是第二个儿子。我们的英文圣经资源使用传统A,而我们的中文圣经资源使用传统B。因此,本演示文稿中的英文文本不是中文文本的直接翻译,反之亦然。

耶稣把「二子的比喻」告诉司祭长和长老。当父亲告诉第一个儿子去葡萄园里工作时,那儿子回答「我去」,但他没有顺从父亲的要求去做。父亲同样的令第二个儿子,那儿子回答「我不愿意」,但是后来,他悔悟了并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

第二个儿子代表了税吏和罪人–他们是最初不愿意遵行天主旨意的人,但后来因洗者若翰和基督的传道而悔改。结果,他们改变了生活,而去做天主想要的 – 他们过着正义的生活。另一方面,第一个儿子代表了司祭长和长老 – 这些宗教领袖只是把他们的话语献给天主,但他们随后的举动却暴露了他们的空洞言论。他们没有按照天主的旨意去做 – 他们没有为自己的骄傲,虚伪和不信悔改。

当耶稣问司祭长和长老,哪个儿子遵行了父亲的旨意时,他们都回答说「第二个!」 确实,就是那第二个儿子,通过实际去葡萄园工作来履行父亲的旨意。即使第一个儿子对父亲说「是」,他并没有履行父亲的旨意,仅仅是因为他没有去做父亲所要求的。如果我们更深入地研究这个比喻,我们会发现悔改是这个比喻的核心。第二个儿子虽然一开始说「我不愿意」,但他后来却悔改并去葡萄园工作来履行父亲的旨意。同样地,天父的旨意是每位对祂说「不」的罪人,后来都会悔改,并正义生活。

厄则克耳先知书第18章讨论到这句谚语:「祖先吃了酸葡萄,而子孙的牙酸倒。」 人们认为对罪的惩罚是从一代转移到了下一代,但是这一章强调「谁犯罪,谁丧亡!」 (厄则克耳先知书18:4)人对自己所犯的罪负有个人责任。因此,本章鼓励个人悔改:「若恶人远离他所行的恶事,而遵行法律和正义,必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因为他考虑之后,离弃了所行的一切恶事,他必生存,不至丧亡。」 (厄则克耳先知书18:27-28)那些以前过着邪恶生活,但悔过了自己的罪孽的人,无论多晚,都有永生的希望。一个好例子是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时,祂对那一位忏悔的凶犯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乐园里。」 (路加福音23:43)


查经班将于十月恢复。中文查经班于10月7日(星期三)上午10:00开始,每周的星期三举行一次。英文查经班于10月5日(星期一)下午6:30开始,每月的第一个和第三个星期一举行。所有参加者都必须戴口罩并注意保持社交距离。在此期间,交谊厅已保留供查经班之用。


朝拜圣体每周日上午9:30在小教堂已经恢复了!欢迎教友们来参与。


信德培养教育已经上线了!我们的教堂网站上已经发布了针对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在线课程。新的课程在未来还会继续添加,因此请经常访问我们的网站。


如果您有使用过的墨水盒,请不要丢掉!请把它们带到教堂的办公室。我们回收的每个墨水盒都可以为我们下一次购买墨水盒时提供2美元的折扣。任何尺寸的墨水盒都可以。